-
大肠 - 肠易激综合症
肠易激综合症
「肠易激综合症」(亦称「大肠易激症」,或一般人称「肠敏感」,是肠脏功能紊乱、失调或肠道过敏所引起的症状之统称。患者需符合以下情况:
1. 腹痛、腹胀或腹部不适的情况通常会在排便后得到一定的纾缓
2. 腹痛、腹胀或腹部不适时,大便次数会增加或减少,或大便会变得过硬或稀烂。
一般人偶然也会有以上情况,但若症状频密(达每月三次或以上)或症状影响日常生活,接受大肠内视镜检查却找不到原因,你便有可能患上「肠易激综合症」。
- 炎症性肠病
炎症性肠病
炎症性肠病包括有克隆氏症及溃疡性结肠炎,这是一种自体免疫性疾病,即身体免疫系统自我攻击消化道细胞。此病症会同时影响男或女,发病时期普遍是在童年、青少年或早期成年。这类病症以往只在西方国家出现,但近年在亚洲地区亦普遍起来,包括香港,这明显改变的成因仍不明朗。
- 大肠癌
大肠癌
甚么是大肠癌?
大肠癌是由大肠内壁的细胞不正常地分裂,随着时间变成大肠瘜肉,而当中有一类型的大肠瘜肉名为大肠腺瘤,患者若没有及时发现并切除该腺瘤,便有机会发展成为恶性肿瘤,即大肠癌。大肠癌筛查能有效预防大肠癌及减低大肠癌死亡个案。 根据医院管理局香港癌症资料统计中心的数据显示,近年本港大肠癌患者的数目持续上升,于2017年的新增登记个案已达至5,635宗,超越肺癌成为本港发病率最高癌症;而大肠癌死亡个案超过2,000宗,死亡率亦高居整体癌症的第二位 。甚么是大肠癌的高危因素?
肠癌的高危因素包括︰- 直系亲属患大肠癌(大肠癌患者的直系亲属患肠癌的风险相比一般人士高约两至三倍)
- 患有糖尿病
- 患有脂肪肝
- 吸烟或曾经吸引
- 经常饮酒
- 多吃红肉
- 多吃加工食品
- 体重超标
- 缺少运动
- 纤维摄取不足
大肠癌有甚么的病征?
大肠癌患者有机会没有任何病征,如有病征出现,普遍包括以下情况︰- 大便带血或呈现深黑色
- 大便带有黏液
- 大便习惯改变
- 腹泻或便秘交替出现
- 腹胀 、腹痛
- 不明原因体重下降
- 不明原因的贫血
甚么时候应作大肠癌筛查?
早期的大肠癌可以完全没有征状,大肠癌筛查能预防或及早发现大肠癌。 根据国际指引建议,无病征人士应于50岁起定期进行大肠癌筛查,常见方法如下: 1)大便隐血测试 2)大肠镜检查 若你有大肠癌的高危因素,如直系亲属患有大肠癌,医学界建议应更早进行大肠癌筛查。 如你已有大肠癌病征,便应作大肠镜检查,而非作大便隐血测试。大肠镜与大便隐血测试的分别
大肠镜检查 大便隐血测试 诊断能力 能于大肠内壁作视像检查 检测隐血,如发现阳性反应(即有隐血),便需作大肠镜跟进 治疗功能 可作瘜肉移除或抽取组织作化验 没有 准确度 现今医学界的黄金标准 对大肠癌准确 检查方法 病人于使用镇静剂后,医生会使用一条配置有镜头及发光的软管检查整条大肠,需时约30分钟 于家中采集样本,然后送回本中心 风险 有大约1/1000的机会出现严重并发症 没有
-
食道及胃 - 胃功能失调
胃功能失调
胃功能失调是最常见的上消化道疾病(>70%),这是指在胃镜检查结果正常的情况下,仍然出现反覆胃痛或不适。此症的成因尚未完全明白,但病征的出现跟个人的生活方式有关,例如不良饮食习惯、压力、睡眠失调、情绪影响等,而并非由任何严重的疾病如肠胃发炎、溃疡或癌症所引起。
- 幽门螺旋菌
幽门螺旋菌
幽门螺旋菌(H. pylori)是一种生存于胃部及十二指肠内的细菌。它会引起胃黏膜轻微的慢性发炎,甚或导致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与胃癌。据估计全球约30% - 50%的人感染幽门螺旋菌。大多数感染幽门螺旋菌的人很少或根本没有症状,也有可能会发展为胃炎,症状包括: 轻微嗳气,腹胀,恶心,呕吐,腹部不适。现时通过一些简单并准确的测试便可诊断幽门螺旋菌感染,包括血液抗体测试,幽门螺旋菌呼气检查,粪便抗原检查及活检组织病理检查。若被诊断感染幽门螺旋菌,患者必须服用含有抑制胃酸分泌药物及抗生素的灭菌疗程。完成疗程后,,约80-90%患者的幽门螺旋菌都能被消除。
- 胃酸倒流病
胃酸倒流病
胃酸倒流病是指由于胃液不寻常地逆流回食道,导致组织受损或出现症状的一种常见情况。
胃酸倒流病的严重程度可以分为轻微、偶发性反酸或胸口灼热、严重胸口灼热及糜烂性食道炎。胃酸倒流病有机会引起食道溃疡、食道管腔纤维化狭窄、巴洛氏食道黏膜出现细胞变异等并发症。
相比西方人仕,华裔人仕的胃酸倒流病患病率较低,每周出现反酸症状的患者约占总人口的20%-30%。一项于香港进行的电话调查指出约有8.9% 每月出现反酸症状的患者及2.5% 每周出现反酸症状的患者。
- 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是消化系统中一种常见的疾病,通常发生在胃及近端十二指肠,一生人中约有10%的机会患上此病。消化性溃疡主要是由细菌感染(幽门螺旋菌)、服用非类固醇消炎止痛药物(NSAIDs)或阿士匹灵/其它抗血小板药物引起。消化性溃疡患者可以没有任何症状,若出现症状,患者可能会有腹胀、胃灼热、恶心、呕吐或在两餐之间/晚间感到上腹灼热及疼痛。病情严重者,症状包括黑色大便、吐血或咖啡色的呕吐物、体重下降或上腹感到剧烈疼痛。消化性溃疡患者有可能出现并发症如出血、穿孔及梗阻。如出现并发症,死亡率会相对地高。而胃镜检查是诊断消化性溃疡的最佳方法。
-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常见的急症,有可能导致死亡,在香港每年每十万位成人约有130名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消化性溃疡,占报告病例的35-50%。上消化道出血的其他相关病因包括:胃十二指肠糜烂(8-15%),食道炎(5-15%),静脉曲张(5-10%),食道裂伤(15%),和血管畸形(5 %)。 上消化道出血的症状有吐出鲜血、咖啡色的呕吐物及排出黑色大便。严重时,可能会导致死亡。
- 胃癌
胃癌
胃癌是由人体胃部的黏膜细胞不正常的增生所形成。 「胃腺癌」,是最常见的胃部的恶性肿瘤,即一般通称之「胃癌」。胃癌最初可能由于胃黏膜的发炎,转变为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经过多年的「进展」至细胞异常增生,最后成为癌症,这是一连串的长期「致癌」演变过程。胃癌已成为全港第四高死亡率的癌症。虽然在欧洲及美国已发现有下降趋势,但亚洲地区胃癌的发病率依然持平。胃癌的高危因素包括幽门螺旋菌感染、胃癌的癌前病变或遗传因素等。
早期胃癌患者没有特定的症状,它跟其他良性的胃部疾病(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或其他功能性胃肠病)的症状相似,如:上腹疼痛、胀气、食欲不振、黑便等。晚期胃癌患者可能会体重减轻、食欲丧失、疲倦、吞咽困难、持续呕吐、大量腹水等较严重症状。胃癌的诊断,主要靠胃镜及活检组织病理检查。
-
肝脏 - 肝炎
肝炎
甲型肝炎 是急性病毒性肝炎的一种,通过进食不洁的食物和水而感染。
慢性乙型肝炎是乙型肝炎病毒 所引起的肝脏发炎,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在香港人口中大约有8-10% 的人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慢性乙型肝炎是肝硬化和肝癌最常见的病因。
丙型肝炎是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脏而引起的肝脏炎症。在西方国家,丙型肝炎是肝硬化和肝癌的常见病因,但在亚洲则并不常见。根据调查发现香港人口中大约有0.5%感染了丙型肝炎病毒。
戊型肝炎 是一种肝脏的急性病毒感染。感染途径包括进食不乾淨的食物或饮用污染了的食水,人与人直接接触传播相对之下则比较少见。
- 自身免疫性肝炎
自身免疫性肝炎
自身免疫性肝炎 (简称自免性肝炎) 是身体免疫系统自我攻击肝脏细胞而引致的肝炎,大多数患者年龄为15-40岁,当中约有七成是女性。自免性肝炎是一种颇为严重的疾病,而且多数属于慢性,整个病程可历时数年,在没有妥善的治疗情况下,最终可能会导致肝硬化甚至恶化为肝衰竭。
大多数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都没有任何症状,只有少部份患者会感到疲倦、腹部不适、噁心、食慾减退,出现黄疸、肝脏变大、尿液变深及大便颜色变浅等症状,病情严重者则可能会出现腹水。
- 非酒精性脂肪肝
非酒精性脂肪肝
当脂肪在肝细胞内过量堆积,而其含量超过肝脏重量的10%的时候,便被称为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肝 (NAFLD) 是一种与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和肥胖有密切相关的慢性肝脏疾病。它的特徵与酒精性脂肪肝非常相似,但它发生于饮酒量很少或不饮酒的患者。在经济发达国家,非酒精性脂肪肝已经成为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约有 20% 人口受到影响。
- 肝硬化
肝硬化
肝硬化是肝脏反復受到损害下,导致肝脏萎缩和结构性破坏。一般而言,肝脏在受伤后有部份细胞会死亡,但肝脏有能力令细胞在受伤的地方再生,使伤害復原。但是,如果肝脏受到慢性及连续的损害后,受损的地方便会长出一些疤痕,由于这些疤痕组织并没有任何功能,过多的疤痕便会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形成肝硬化。肝硬化能引起一系列的併发症,并可能发展成为肝癌。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和酒精性肝病均是肝硬化的常见的病因。
- 肝癌
肝癌
这里所说的肝癌是指肝脏原发性恶性肿瘤,一些由其他地方的肿瘤扩散至肝脏而引起的肝癌,我们称之为肝脏转移性肿瘤。因为乙型肝炎在香港十分流行,而乙型肝炎会增加患者导致肝癌的机会率,肝癌为香港第四位最常见之癌症,其致命率在各种癌症中则排行第三位。
-
胰胆 - 胃肠道间质瘤
胃肠道间质瘤
胃肠道间质瘤是一种可见于肠胃内任何器官,如食道、胃、胰脏、大肠、小肠及兰尾,当中较常见于胃部或上十二指肠。小形的胃肠道间质瘤通常没有症状,故小形的胃肠道间质瘤多为进行胃镜或电脑扫描时偶然发现。较大形的胃肠道间质瘤则会出现胃部不适或腹痛,间中亦会有肠胃出血的症状。
- 胆管癌
胆管癌
胆管结构包括肝外及肝内胆管 , 而胆管癌可以影响胆管中的任何位置。
胆管癌可基于其发生位置而作出分类︰
- 肝内胆管癌
- 肝外胆管癌
- 肝门胆管癌 (发生在肝外胆管与肝脏相接处)
- Klatskin Tumour (发生在左右两肝管汇流形成总肝管处)
症状多取决于肿瘤在胆管中的位置。胆管癌常见的症状包括黄疸,粪便颜色变淡,尿色变深,腹痛,不明原因体重减轻及无飢饿感。发烧多见于肿瘤阻塞导致的胆管炎。
- 胰脏癌
胰脏癌
胰脏是一个位于胃部背较后位置的器官,主要提供协助消化的酶素及调节新陈代谢的荷尔蒙。早期胰脏癌通常并无明显症状,因而较难被发现。当有明显症状时,疾病多为较后期或不能以手术作治疗的阶段。胰脏癌的症状可包括黄疸,粪便颜色变淡,尿色变深,腹痛或背痛,不明原因体重减轻及无飢饿感。
- 黏液性囊性肿瘤
黏液性囊性肿瘤
纵然多为良性,但仍有恶性病变的风险,小形的多为偶然发现,但腹痛可见于大的黏液性囊性肿瘤。常见种类包括︰
1. 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主胰管型、分支胰管型、溷合型
2. 黏液性囊腺瘤
- 浆液性囊性肿瘤
浆液性囊性肿瘤
大部份均为良性,而当中最常见态为浆液性囊腺瘤,囊肿形态以微囊形为多,多为偶然发现,而腹痛可见于大的浆液性囊腺瘤。
- 胰脏囊肿/囊性肿瘤
胰脏囊肿/囊性肿瘤
胰腺囊性病变,可分为以下种类︰
1. 非肿瘤性囊肿—单纯囊肿、假性囊肿
2. 囊性肿瘤—可基于其液体的种类再分两类为i) 浆液性囊性肿瘤及 ii) 黏液性囊性肿瘤
- 胰脏炎
胰脏炎
胰脏炎可以分为慢性及急性。急性胰脏炎会突然出现及持续数天。而慢性胰脏炎则可能持续数年。而当中包括以下病徵︰
- 上腹痛楚,此痛楚有时会传至背部
- 呕吐
其他的肠胃及胆胰疾病亦可能有以上徵状,所以需由临牀症状及影像检查如电脑扫描判断方可确定。
- 胆总管结石
胆总管结石
若胆管受到结石的阻塞,将会出现以下徵状︰
- 于上腹部附近位置有突发及严重的痛楚
- 于右边胛骨位置感到痛楚
- 呕心或呕吐
- 黄疸(皮肤和眼白发黄)
- 发烧及发冷
-
小肠 - 隐性肠胃出血
隐性肠胃出血
隐性肠胃出血的定义为在胃镜、大肠镜及放射性检查,如小肠造影后,肠胃出现持续或重复出现无明显病因的出血情况。虽然实际上来说,通常被诊断患上原因不明出血情况的患者只基于胃镜检查和大肠镜检查的单独检查结果,而不会进行放射性检查。隐性肠胃出血,根据有否出现临床明显出血,而可以分为两类:明显或不明显的。
- 克隆氏症